
🔐 金融市場中的「穩健型投資」有哪些?
以下都是台灣人最常用、風險低、適合一般人長期配置的方式 👇
1️⃣ 銀行定存/高利活存
🟢 風險:極低(受到存保保障)
🟢 適合:資金短期停泊、建立後備金
📌 台灣現況利率:
- 活存:約 0.5%~2%(看銀行活動)
- 定存:約 1.2%~2.8%(依銀行期數而定)
👉 優點:超穩
👉 缺點:報酬低,但勝在安全。
2️⃣ 貨幣型基金(MMF)
🟢 風險:低
🟢 適合:想比活存高一點的收益
📌 年化報酬率:約 1.5%~3%
👉 它就像「基金版的活存」,流動性佳、波動小。
3️⃣ 台灣債券基金(含投資級)
🟢 風險:低~中低
🟢 適合:穩健長期配置
📌 年化報酬率:約 3%~6%
👉 若是「政府債/投資級企業債」波動更低。
4️⃣ ETF(穩健型)
像是:
- 台灣高股息(0056、00878、00919)
- 美國大型指數(VOO、SPY、QQQ 各類,但風險較高一些)
🟢 風險:中
📌 年化報酬率可落在 4%~8%(高股息),長期可到 8%~12%(指數型,但波動較高)
👉 這類是近年 25~45 歲投資人最愛,因為「股息+成長」都不錯。
5️⃣ 儲蓄保單(保險型,保本守財用)
🟢 風險:低
📌 年化 IRR(內部報酬率)通常約 1.5%~2.6%
👉 適合「存錢+保障」兩者兼得的人,但流動性差,不適合每個人。
📊 那你說的「聯劃率/聯利率」可以到多少?
(依你描述,我推測你是問“年化報酬率(Annual Return / 年化率)”)
以下給你一張台灣市場「合理可達的年化率區間表」👇
| 投資類型 | 合理年化報酬率 | 風險 |
|---|---|---|
| 活存/定存 | 0.5%~2.8% | 非常低 |
| MMF 貨幣型基金 | 1.5%~3% | 低 |
| 債券基金 | 3%~6% | 低~中 |
| 台股高股息 ETF | 4%~8% | 中 |
| 全球指數型 ETF | 長期 8%~12% | 中~中高 |
| 保單 IRR | 1.5%~2.6% | 低 |
🟡 提醒:
若有人跟你說「穩健保證 15~30% 以上」
👉 90% 以上是有風險或違法 ⚠
千萬不要碰。
🌟 想要穩健投資,台灣一般人常見的三種配置(簡單版)
這是拿來上課的經典公式 👇
🅰 超保守型(完全求安全)
- 60% 定存 / MMF
- 30% 台灣債券基金
- 10% 高股息 ETF
📌 年化約 2%~3%
🅱 穩健型(最多人採用)
- 30% 活存+MMF
- 40% 債券基金
- 30% 高股息 ETF
📌 年化約 4%~6%
🅲 成長+穩健(青年最愛)
- 20% 活存+MMF
- 30% 債券
- 50% 全球 ETF(VOO、VT…)
📌 年化約 6%~10%
🚀 給你的前瞻建議(Z 世代視角)
💡 如果你想穩穩賺,但又不想被通膨打爆:
👉 高股息 ETF + 債券基金 + 一點指數 ETF
是現在 25~40 歲族群最流行、長期績效最穩定的組合。

🚀 私募基金 & 投信基金的「年化報酬率」到底能到多少?
私募基金的世界,就像一般投資商品的「進階版」。
它可能真的很會賺,但同時門檻、風險、透明度都更高。
下面我會把「投信 vs 私募」拆開講,讓你完全明白它們的報酬率、風險和實務運作。
🔥 什麼是「私募基金」?(Private Equity / Private Fund)
它與一般投信不同:
- 不公開販售
- 只開放給「特定投資人」
- 投資標的更深層(未上市公司、併購、債務、不動產開發、策略性產業…)
- 鎖定期長
- 流動性低
- 報酬潛力高,但也可能虧損大
私募基金就像是「高資產族群的進階武器」。
🎯 私募基金的報酬率可以到多少?
以下是根據全球趨勢+台灣市場觀察的「合理區間」,不浮誇、不誇大。
🟣 1. 傳統型私募股權(PE)
✨ 長期平均年化報酬率:約 10%~15% 左右
這類基金會投資:
- 未上市公司
- 企業併購(M&A)
- 成長型企業
📌 高機率:穩健 8%~12%
📌 中機率:高報酬 15%~20%
📌 低機率:爆發性 20%~30% 以上,但風險同步提高
🔵 2. 私募信貸(Private Credit)/直接貸款基金
這類是近十年很流行的私募型式,因為利率高、貸款需求強。
✨ 常見年化報酬率:約 7%~11%
它借錢給:
- 中型企業
- 併購貸款
- 不良資產重整
- 基礎建設
特點:
💠 比 PE 穩定
💠 報酬不會爆衝,但波動小
💠 適合保守型的高資產投資人
🟡 3. 風險投資(VC)/創投型基金
這類是在投依賴「未來爆發」的公司,例如:
AI、新創科技、生技、Web3…。
✨ 年化報酬率可能在 15%~30% 以上
但同時:
⚠️ 高失敗率
⚠️ 資金鎖定期長
⚠️ 有些標的可能完全出清不了
簡單說:
💥 很會賺的人真的超會賺,但沒賺到的人就是長期在等。
🔴 4. 高風險私募型商品(需非常謹慎)
例如:
- 特殊產業投資(能源、開採、礦區)
- 海外不動產開發
- 中小企業私募債
- 高槓桿型基金
✨ 可能宣稱年化 20%~40%+
但通常:
⚠️ 風險巨大
⚠️ 流動性極差
⚠️ 必須完全了解標的透明度
⚠️ 台灣有不少負面案例
💡 翼帆老師提醒:
「穩定 20% 以上」通常表示風險極高,必須做非常仔細的盡職調查。
💎 投信基金的報酬率(公開市場、透明度較高)
投信基金是一般人買得到的「公開募資基金」。
常見的報酬範圍:
🟢 1. 穩健型(債券基金)
✨ 年化約 3%~6%
適合:想比定存高、又不想大波動的人。
🔵 2. 配息型(高股息 ETF+基金)
✨ 年化(含配息)約 4%~8%
波動比債高,但也相對容易理解。
🟣 3. 成長型(全球股票、科技主題基金)
✨ 長期年化平均 8%~12%
Z 世代最愛,因為跟趨勢走(AI、科技、電動車、半導體…)
🧠 投資前絕對要看的 5 件事(非常重要)
這部分很適合你的課程教材:
1️⃣ 流動性(不能賣?要等多久?)
私募商品鎖定期通常 3~7 年,甚至更久。
2️⃣ 出場策略(Exit Strategy)
沒有出場機制=高風險雷包。
3️⃣ 管理費與績效分成
一般是:
- 管理費 2%
- 20% 的績效分紅
4️⃣ 透明度(提供多少資訊?)
越透明越安全。
5️⃣ 是否符合台灣法規(特定投資人限制)
避免落入「偽私募」陷阱。
🌟 最後幫你總結(適合放到宣傳、簡報、課程)
✨ 投信基金:
✔ 穩健透明
✔ 年化大多落在 3%~12%
✔ 適合一般投資人
✨ 私募基金:
✔ 高門檻、高報酬、高風險
✔ 年化可能 7%~30%+
✔ 但流動性低+資訊較不透明
✔ 需特定投資人資格
✨ 超高報酬(20%~40%+)的私募:
⚠️ 不代表違法,但需要強大的盡職調查
⚠️ 不建議一般投資人碰



標籤: 金融市場中的 #穩健型投資有哪些? #金融投資, 網路行銷專家, $財商金融規劃網頁設計, 高雄購物平台, 高雄地頭龍, 高雄行銷

-400x400.jpeg)
-74x74.jpeg)
-74x74.jpeg)
-74x74.jpeg)
-74x74.jpeg)
-74x74.jpeg)
-74x74.jpe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