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精神比能力重要

創業的人那麼多,其中成功的人卻那麼少?究其原因,並不是失敗的那部分人能力不足,而是他們缺乏一種創業者的精神。
  何謂創業精神?創業精神主要體現在一個“創”字上面。創業者必須要有一種從無到有的“創”造精神;還要有一種從舊到新的“創”新精神。這就是創業者所必備的創業精神。
  當然,這只是一個闊論而已。具體的創業精神大體可分為四點:
  一、堅持自己的選擇
  有句話:選擇比方向更重要。
  對於一些特殊的人來說,太多的選擇對人生其實是負擔,會讓你將時間過多地浪費在選擇上,而不是花費在行動上。
  什麼是創業家呢?、創業家與企業家相對應。企業家屬於功成名就者,如柳傳志、張瑞敏、任正非、劉永好;創業家屬於在路上者,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或者是他。
  對於創業家來講,是創業還是打工是個選擇。但我認為打工都做不好的人創業注定會遭遇失敗。但只要你選擇了創業,就要堅持。為什麼要堅持?堅持能給你帶來什麼呢? 
  一是堅持了才會讓你認真去總結。劉永好曾說,“人都是差不多聰明的”,但總結不總結會帶來雙方智力的差距。堅持是情商,這種情商高會帶來智商的提升。
  二是堅持了才有99度上加1度的沸騰。做企業就是做客戶,客戶的了解、客戶的體驗、客戶的接受、客戶的美譽都需要一個過程。這個過程有時較短有時很長,跟你的產品與服務的特性以及推銷人數、傳播策略等悉悉相關。所以馬雲會說,“今天很殘酷,明天很殘酷,後天很美好,但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”。
  三是堅持了才能打造出一支嗷嗷叫的團隊。團隊不是因為有個美好的願望就能形成,不是因為有個響亮的口號就能形成,團隊是訓練出來的,團隊是實戰出來的,團隊是檢驗出來。

 

二、要在失敗中崛起
  如果說誰的創業是一帆風順的,那麼就應該為他真的揪心。如果不順了,他怎麼辦? 
  1997年的時候,中國創業型企業大批倒閉,中國企業界開始研究失敗。1999年時還曾有專家專門為此寫過一篇叫做《研究失敗》的文章。
  成功和失敗都是企業的財富,可稱之為企業商數。一個企業經歷的挫折多而不倒,經歷的磨難多而不棄,經歷的問題多而不捨,經歷的失敗多而不死,這些更是企業的智慧、情緒、底蘊、氣質。久病成良醫,失敗鑑英雄。史玉柱為什麼給人震撼?不在他單純地失敗了,在於他從失敗中的崛起。
  對於創業者來講,要將失敗永遠當作過程,成功才是終點。這是一種必贏的氣質。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,對於拓展行業來講是滅頂之災。一是客戶都是受災者,人人自救哪來的心思做拓展?二是基地毀損,誰敢到震區做拓展?三是拓展公司自危,大多公司乾脆放假了。
  沒有後顧之憂,怎麼能是創業?沒有前途之虞,怎麼能是創業?沒有失敗之困,怎麼能是創業?任正非三次提出華為的冬天就要到來了,作為創業者,我們不僅要有時時過冬的心理準備,更要有安全度過冬天走向春天的必勝信念。
  三、想到了就要去做
  我們付出了代價,才收穫了經驗和教訓。
  譬如說,我們知道了——安全第一,一個拓展創業型公司,只要出現安全事故,立即就會倒閉——但我們是不是做到了排除一切安全隱患?
  我們知道了——效果第一,視培訓為幫助人的事業,保證每一次培訓的效果,以形成良好的口碑傳播——但我們是不是每一次都以良好的積極的心態、充分的專業準備、認真負責的精神來對待我們的學員?我們訓練學員團隊精神、積極進取,我們自己是否擁有團隊精神,是否始終能夠積極進取? 

 

對於一個培訓公司來講,我們強調培訓別人的自己先做到,為什麼?一是為了證明我們培訓的內容是科學的有效的。二是為了表明我們做培訓是專業的有能力的。
  如果培訓別人的自己卻做不到,這樣的培訓師一是享受不到好的內容的學習成果,二是最終會失去培訓的激情;這樣的培訓公司一定會管理混亂,人心思散,自取滅亡。
  經過一段時間的創業,我們知道了——我們始終處在失敗的邊緣,所以我們要始終戰戰兢兢、如履薄冰;我們知道了——競爭對手很聰明,我們每天都行走在PK的路上,所以我們要更加智慧,作好PK的準備,接受失敗,贏取成功;我們知道了——客戶始終需求有效果的培訓,客戶的需求總是在提升,所以我們要充滿自信,傾聽客戶的聲音,提供比客戶的要求更好的培訓;我們知道了——合情合理才能合力,共創共享才能共贏,所以我們凡事不能自我,不能因為我不喜歡的我就拒絕,不能因為我不能夠的我就反對,不能因為我無力承受的我就放棄,而應該將公司放在我之上,將客戶放在我之前,將他人放在我之心中。
  四、成功後要超越自我
  成功離我們將總會有一步之遙!——因為我們不想急於求成。
  創業的第一年賺錢不是核心目標,鍛煉隊伍、打造團隊、樹立品牌才是核心目標。
  那麼創業家應該具備什麼的素質和能力呢?他應該集中精力,過簡單的生活,以旺盛精力集中在創業的追求上;他應該不斷檢視,隨時總結,化腐朽為神奇,從失敗中找感覺,從成功中找規律,讓商業嗅覺越來越敏銳